跨年鞭炮聲響起, 源源不絕。
在客廳看劇的老婆和在寫 blog 的我, 走向房間準備陪伴即將驚醒的兒子。
門縫開起, 順著微光見他抬起頭來。我們維持緩慢旳步伐, 在床邊坐下, 凝視著張大的雙眼。
兒子靜靜地趴著, 許久不出一聲, 一會兒看著我, 一會兒看著媽媽。
鞭炮聲絕響許久, 這才闔起雙眼, 維持著一樣姿勢,悄悄地入睡。
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跨年鞭炮聲響起, 源源不絕。
在客廳看劇的老婆和在寫 blog 的我, 走向房間準備陪伴即將驚醒的兒子。
門縫開起, 順著微光見他抬起頭來。我們維持緩慢旳步伐, 在床邊坐下, 凝視著張大的雙眼。
兒子靜靜地趴著, 許久不出一聲, 一會兒看著我, 一會兒看著媽媽。
鞭炮聲絕響許久, 這才闔起雙眼, 維持著一樣姿勢,悄悄地入睡。
1.
昨天拉肚子一整天, 發燒又發冷, 回家後直接倒到床上睡11h, 早上精神好多了。推測是牙齒快好了, 亂吃東西加上近日睡眠稍微不足, 導致的結果。什麼時候才會學乖別亂吃東西呢?
2.
平時做事累了, 休息時可以玩兒子; 生病休息時卻不行了。愛孫心切的阿公說是不是要帶他孫子回老家照顧, 遠離病原
3.
最近英文進步不少, 有需求更有動力練, 加上公司有排課找外藉老師幫忙練習, 效果不錯。聽 YouTube 影片明顯有進步, 但聽同事發言則是看情況
差別可能是 context 是否清楚。就像我們用中文討論時, 如果對方想的前提和你不同, 也會討論不清楚, 需要回頭討論前提, 才能回來討論
英文討論時, 我無法分辨是我 聽錯/漏聽/context 不同 導致溝通問題
4.
英文會話部份, 發音, 單字量, 句型都是問題, 現階段比較困擾的可能是句型? 等聽讀更順後, 要多花時間留意不錯的句型, 然後練習記下。回聲法看來是不錯的方法, 可同時克服這些問題, 只是練習起來很累, 只試過幾次, 還沒養成習慣
最近重看《蜂蜜與四葉草》, 想起以前寫的雜感。原始文章不見了, 幸好有能從 Web Archive 找回來。重記在這裡。
蜂蜜與四葉草(Honey & Clover)是我很喜歡的一部動畫,我特別喜愛竹本忽然踏上自行車開始的尋找自我之旅,然而,對竹本而言,他只是想知道「一路這樣騎下去,到底能騎到那裡?」。如同沒有預期的開始,答案不存在的旅行也在沒有預期之下結束,心境轉換只在一瞬,竹本的迷惘、竹本的衝勁、竹本的成長,讓我立即想踏上自行車朝一個方向騎去,重看數次依然如此,只是我仍在原地。
一直騎到你覺得足夠為止。答案是什麼都好,也許答案根本不存在,一切都只不過是「自己真的盡情做過了嗎?」而已
途中,大師傅對竹本這麼說。
我總是過於慎重看待每件事,失去放手一摶的衝勁,就在不斷的考慮之中,漸漸喪失放手一摶的資格。我只能羨慕敢衝的朋友,羨慕有熱情朝目標直直邁進的朋友。做研究上,我知道我對一些事很有興趣,但是大學拖了四年,我對它們的了解卻沒長進多少,期待著碩士是個開始,一個深入的機會,也是最後的機會。
路邊休息的竹本,看到飛馳而過的列車--北斗星,竹本憶起童年往事,追著北斗星,直直的向前,回神過來時,人已浮在空中,爽快的飛出坡道。
看過灰藍色海。看過橫過道路的雲的影子。踩單車、吃飯、睡覺,睡醒了又繼續踩...
於是,竹本見到了雨盡的地方,見到一片光亮的盡頭。
這陣子研究的題目是改善交通阻塞,題目愈來愈明確,但我沒仍然沒感受到對這題目的熱情,反而在玩web時對Information Retrieval (IR)產生興趣,我不知道是否又是一次逃避,逃避深入專研一件事的麻煩,畢竟我不曾全心全意深入一個問題過,我再度陷入迷惘,是先完成已投入部份時間並有明確方向的題目,還是跳入一無所知,只對關鍵字產生興趣的領域?
一直沒有察覺...自己的房門竟然是...一道「任意門」。只要打開門走出去,就能到達任何地方。 ... 簡直就像傻瓜似的。這種事連小學生也懂。其實我自己也懂,但是...在沒來到這裡以前...我弄不清楚而已。
或許,不再是或許,現在就是放手一摶的時刻。
原以為第一次去歐洲應該會有許多啟發, 結果還好。忽然想到, 或許就像村上春樹說的, 只是先記下這些事物。日後會再慢慢地在腦中整理建檔, 那天需要的時候, 就會有所啟發了。
旅行的當下覺得沒什麼的小事, 回來後會有些懷念, 或許是因為稀有, 會不經意地回憶旅途中所見的片段場景, 偶而間斷地浮現。
工程師很討厭作重覆的事, 總會想辦法自動化重覆的事, 還有避免犯一樣的錯。但在身體健康這塊, 我老是犯一樣的錯, 實在是太遜了。
到了這個時間點, 忽然覺得, 想兼顧今日事今日畢和身體健康, 最重要的就是減少欲望, 專注作一兩件事就好。簡單的道理, 只是要花很多時間才願意接受「啊~~ 也只能這麼作了。」
最近看了一堆 server side C10K 和 async programming 的東西, 覺得這些 framework / PL 和 startup 一樣, 一堆傑出的挑戰者浮現, 亂戰個數年, 然後一堆倒下了, 只剩幾個活下來。
就像戰國時代一般, 傑出者盛多, 但只有適者生存, 不見得是「最強者」生存, 時機和社群生態也有盛大影響。
剛吹頭髮時隨意翻著《另一種鼓聲 科學筆記》,裡面提到 DNA 的發現者之一克拉克在三十歲才決定要重返學界作基礎研究。起步較晚的他只有一次機會可以賭,所以要慎選題材。他想投入他完全有熱情的項目。最後他找到一個方法: 看自己平時閒聊時繞在什麼主題,那些事就是他最有興趣的事,也是他未來想投入旳事。
以前我也用過一樣的作法,觀察自己聊什麼話題時會情緒亢奮,就知道自己的熱情在那裡。近年來想法太過務實,加上能閒聊「不實用技術」的朋友變少,久了都忘了閒話測試這回事了。
不經意地翻著小時候讀的書, 才發覺過去影響我甚深的書和人物, 無聲無息地從我腦裡消失許久。剛好下午看了 About Time, 想想主角老爸的話, 忽然覺得小時候讀閒書寫筆記的時光, 比滑手機看 Facebook 有意思許多。
或著這和《午夜巴黎》所述的一樣, 每個年代的人都會嚮往上個年代的時光, 只是我剛好處於紙本轉換為數位的過渡時期, 因此中意紙本多一些。
總算看完《拉麵王》了, 實在是老梗中的老梗, 半王道路線的故事, 結局收得很漂亮, 讓人看完後, 心中充滿著感動。尤其是主角最後找到自己的原點, 作出心目中理想的拉麵, 讓我有種「什麼時候我也會找回自己開發軟體的原點」的感嘆。
除了《三月的獅子》外, 沒想到在看《拉麵王》也能有這種感觸, 感謝作者完成這樣的好作品。
週末加減練琴, 鳥之詩也差不多練了一個月。基本上可以彈對音符, 但是整體的感覺還差一大截。
以前聽 Re-feel 的版本, 只覺得整首曲子很優美, 實際練下去才體會到作者的功力, 每個樂句都處理得很漂亮, 節奏音量拿捏的洽到好處, 好像有多個人合奏一首曲子一樣, 有不同的聲部承先起後地接在一起。
雖說練到了一個瓶頸, 但漸漸有種感覺, 似乎要先提升自己的琴藝到能輕描淡寫地演奏每個段落, 再來要在腦海裡描繪出各段弦律的整體感, 而不是明確的音符組成, 接著以此演奏曲子。不太能描述這種感覺, 有點像是分心成一個指揮, 一個演奏者, 腦中指揮著表現的方式, 手指自然地配合完成細節
總算開始練 Re-feel 版本的鳥之詩了。十年前在 Ji-Liang Hong 的協助下買了這張 CD, 裡面的曲子都很中聽, 曾在數不盡的夜晚裡伴著入眠。CD 裡有附約束 (1)、夏影 (6)、鳥之詩 (10) 的譜。剛好我特別中意這三首和少女之檻 (2)。
約束滿簡單的, 也因為太簡單結果一直沒有練完整, 只是有興趣時加減彈一下; 夏影難度適中, 後來有練完, 不知是否和曲名有關, 夏天彈真的特別有感覺, 合著蟬鳴更有一番韻味 (剛好我家在小山腰, 夏天有蟬鳴); 鳥之詩對我來說太難, 練了一會兒就擱著沒動了, 然後一晃七年。
之前練 Radical Dreamers 時有些卡關, 去找老師練了兩堂課, 以一個月一堂的緩慢步調練習。提升了不少轉指的技巧, 想法也變得較為靈活。現在再回來彈鳥之詩, 當時覺得「整人」的譜, 如今才豁然開朗, 明白要怎麼彈。前陣子練 Radical Dreamers 練到指法差不多熟練後, 有一點卡關, 彈不出味道來。現在轉練鳥之詩, 轉換一下練琴的心情, 看看這回能不能突破這個關卡。
上週末和 YKW 去新竹動物園晃晃, 忽然 YKW 停下腳步開始翻著包包, 說旁邊有個小女孩手肘受傷了, 她有 OK 繃。我轉頭一看, 看到小女孩一臉不知所措地露出手肘的傷口, 跟著媽媽和弟弟走著。
YKW 從雜亂的包包裡找了一陣子, 總算找到 OK 繃, 朝對方遠離的方向快步前去, 拍拍媽媽的肩膀, 遞過 OK 繃。
我從來不是一個善良的人, 硬要分類的話, 只是不做壞事的人。偶而從 YKW 或是母親身上看到這類小小的善行, 讓我覺得有這類人在挺不錯的, 讓利益導向的社會, 多了一些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