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心路歷程轉變

大四那年因為要申請研究所的緣故, 和許多朋友們徹夜討論升學的事, 找了一些老師討論, 思考著要找那位老師做研究, 擔心碩士的領域會影響到日後申請博士和出國留學之類的事。

碩士兩年還算認真地做了一些研究, 也有出國發表論文和不務正業參加一點做產品相關的競賽。最黃金的時段是碩一升碩二那個暑假吧, 拼了命地想在兩個多月裡用 delicious 的資料做出滿意的研究, 目標是投上心中的白金殿堂: WWW conference。結果差強人意, 當時的成果最後變成兩篇不相干的論文, 投上不同的研討會。

即使投入了這些時間研究, 仍不明白未來要往學界還是業界走, 於是選了折衷的路線, 去工研院服研發替代役。中途有些小插曲去台北 Google 實習四個月, 開了眼界, 學到不少東西。算是圓了一半大學時立下的目標: 到 Google 工作。

原本要到工研院一個和業界合作密切的組別, 後來因研究所老師的介紹, 轉到另一個研發單位, 目標是要利用研究成果, 成立一家新公司, 以趕上這波社交、web 和語意處理的熱潮。

這三年的時期幫我釐清許多事情, 像是從理論基礎重新學起, 繼續做研究, 但是是能產品化賺錢的研究, 而非具創意能發論文的研究。還有將研究成果做成 demo 的產品, 邊做邊學網站開發, 後端資料庫最佳化等事。

中後期發覺光只投入在技術上, 無法做成這個產品, 於是分散了一半的心力在技術以外的事, 像是團隊的溝通合作, 專案時程估計和管理。和前期的研究經驗相比, 也是很難得的體驗。值得一提的是, 這三年閒暇時讀了費曼的許多故事, 他的生活方式對我影嚮甚巨, 讓我少了些自我設限, 在保有自己的觀點的同時, 也能接納思考別人的觀點。

在三年役期快到之前, 又開始思考著人生方向, 這時差不多明白出國讀博士對我而言是怎麼回事, 也明白那應該不是我想要的路。但若要問自己最想做什麼, 嚮往的事很多, 卻仍沒有明確的答案。

三年役期到了以後, 離開原本環境, 加入另一家創業中的小公司。體驗到截然不同的文化, 讓我重新學習不少事情, 觀點變得更有彈性, 自己觸及的範圍也更廣, 還有在第一線上直接和使用者互動。同樣的, 雖然技術在這個環境裡也相當吃重, 為了克服初期的技術門鑑, 自己成長得相當地快, 有點驚訝自己的潛力還有這麼多。然而光靠技術也無法成功, 開始思考更多產品面的事, 花在技術上的時間逐漸減少。

這過程之中, 開始明白應該著重在需求本身, 而非技術。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將過去讀的內容和實務經驗融合為習以為常的觀念。不過, 也明白眾多事情裡, 還是全心全力投入在技術上最為有趣, 若這件事能滿足某些需求就更棒了。

現在回頭來看, 一路走來得到很多未嘗想過的體驗, 相當有意思。這些事都是我大學時完全無法預料的。更明白自己擅長的事為何, 喜歡做的事為何。這些轉變和目前的觀點, 說起來好像很直覺, 實則不然。暫且先在這裡小結過去的思考轉變。未來要考慮的事更多, 需要更長遠地思考, 兼顧自己的長處與興趣。

2 則留言:

  1. 套句我老闆跟我說過的話:「只要帶著健康跟技術,就不需擔憂未來」
    我覺得一切都是緣份啦 :D 還有,一切都是等價交換 XDDD

    加油囉

    回覆刪除
  2. 將「煩惱」換成「思考」, 看起來比較正面點。我其實滿喜歡這樣的過程, 還有喜歡記錄下來。不過好像每次 po 這種文章, 都會有人回些鼓勵的話 X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