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幻想即興曲

不知不覺 Tifa's Theme 已練了快一年了, 當初是想作個榜樣給兒子看, 每天至少彈一遍也好。漸漸地愈練愈熟。既然有辦法克服三連音+八分音符, 最近想說乾脆來試試「幻想即興曲」。

第一次聽到這曲是高三推薦上大學後, 聽到當時也推上大學的同學彈的, 第一次有「小時不好好學琴」的遺憾感。當時那位朋友因為用不到譜了, 就將他以前練的譜送給我。沒想到我也就這樣保存了20多年, 搬家數次仍留在身邊。

這次打算也練個一年, 每天加減練一小節也好, 一年後總會有點進度的。目前練了兩週, 第一個雙手共彈的小節意外地湊上了。雖然不是用正規方式彈, 錯誤也很多, 但彈起來很爽, 目前這樣就夠了。

另外備忘一下, 大學時聽到朋友練這首, 當時問到怎麼彈三連音+16分音符, 朋友說硬練就是了。當時沒有找到正解, 最近意外地找到答案了, 原來可以這樣拆分拍子:

我目前還是硬練就是, workaround 總是比正解更好上手。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練 Tifa's Theme 隨筆

這是 Tifa's Theme 裡最難彈的一段,以我廢廢的能力,即使大學時有密集練習過,還是沒有彈順過。

第一行的最後和第二行的開頭需要用左手彈三連音,右手彈八分音符(左手一拍彈三個音,右手兩個),記得當時請教很會彈琴的朋友,朋友回答:「硬彈就對了」。因為這個回答實在太粗暴直接,我再三確認沒有唬爛我,還是得到一樣的答案。

最近彈琴自然地練習盡量看譜不看手指,慢慢體會到彈琴和鍵盤打字一樣,最終都得學會盲彈 (盲打),只是比例的多寡。比例越高,彈得越順,

巧妙的是,這兩件事自然地接在一起了。當手指熟練到可以自己找位置自己抓拍子,並且不需佔據大腦思考時間後,左右手的聲音真的自然合在一起了。維持這個步調繼續練下去,這次也許有機會練到順暢

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

關於「學習」的新體悟

我們理解事物的方式和 machine learning 其實沒有兩樣, 就是看很多例子 (input+output) 找出規則 (model), 想辦法套規則預測新的結果

如果這個規則愈有系統性或愈好理解, 就愈有機會擴充成更好用 (通用) 的規則, 解決更多問題

有時候會先學別人整理好的規則, 加速上手時間。累積夠多的規則後, 有更高的機率能「觸類旁通」, 用更少的例子掌握到新的規則怎麼用

不管是什麼規則, 最終都會成為自己理解的版本。使用上有問題時, 和別人比對才會發覺哪裡理解錯了; 或是理解無誤, 是原有的規則有漏洞。無論何者, 結果都是修正自己理解的版本

順著這個思路, 就不需要糾結到底有沒有掌握到「正確」的規則, 反正最後都是自己的版本, 能用來解決在自己情境下的問題即可。有時看得太多反而索引速度變慢, 不見得更好用。

舉例來說, 「一般來說 90% 適合用 A 作法, 10% 適合用 B 作法」, 而我的環境出現適用 B 的情況占 80%, 那我理解的版本就該先試 B 才對。

所以看任何東西就腦補一下, 自己覺得說得通, 就先用這個 0.1 版規則試看看; 之後溝通或使用上有問題時, 再多查一下資料修正成 0.2 版。

長期這麼做都覺得很順暢後, 就會對這個「meta 規則」更有信心, 而能更快理解各種不同規則

目前覺得最大的瓶頸是記憶力, 需要適當的索引方式找回以前建立的各種

2023年1月29日 星期日

魔術方塊盡可能不用公式 3x3 的解

目標是一個月後不會忘記, 先用 layer by layer 入門, 然後理解了 F2L, 可以少記第二層邊塊的公式。

最後看到 ry 推薦 8355, 這樣連第三層的十字和邊塊都不用記, 可以用理解的方式拼完 8355 的 83 (=F2L - 1) 和 5, 唯一要記的是第三層的角塊 ( 最後一個 5 )。

不過最後一個 5 是用 sexy move 解, 所以即使忘了, 也很容易試出來。目前還沒理解為什麼一定要用 R U R' U', 還有為什麼整套作完結果會正確。

魔術方塊 2x2 懶人稍微快一點的解

一方面是練英聽, 一方面是好奇有什麼好記且更快旳 2x2 魔術方塊轉法, 年假中我看了許多 2x2 英文教學影片。

看了好幾版不同的 Ortega Method 教學, 忽然想到只要在轉第一面時故意轉出沒有 bar 的第一層, 這樣轉完第二面後就只會有兩種結果: 只有一條 bar 或是完全沒 bar。

後者不太需要背就能理解怎麼轉, 換句話說, Ortega Method 的 5 種方法, 只需記一種而已, 而且一條 bar 的版本步驟不長。

OLL 的七種轉法我也偷懶只記兩種對稱的版本, 相當於只記一種。

所以步驟簡化成:
  1. 轉出沒有 bar 的第一面
  2. 找出正確的角度套入我唯一會的 OLL 公式轉成我會的盤面, 然後套唯一會的 OLL 公式轉好第二面
  3. 90% 的情況會套唯一會的 Ortega Method 一種公式搞定

可能是我手速不夠快, 中間也有一些找方位的步驟, 整體完成時間是 25 ~ 50 秒左右, 比過年前 2 ~ 3 分鐘進步不少。

不過更重要的是, 在這過程中, 我找回了遺失許久的 Just for Fun 心態, 太感動了~

參考資料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漫步在冬夜 (2)

2018 年年底我剛換工作, 第一次去美國出差。不知為何, 一直很懷念那次的出差。

或許是有許多新鮮事, 像是第一次到美國、第一次住美國 AirbnB 的一層樓住宅、第一次和朋友和同事們一起住一起出差、久違的十分鐘到公司、公司室外寒冷的空氣和室內溫暖的反差、下班後漫長的自由時間,以及晚上和同事們散步去便利商店買宵夜等

即使過了四年, 當時許多瑣碎的事還是歷歷在目, 像是去餐廳吃飯、逛大賣場、深夜瞎聊、週末直接睡到下午四點才醒來、去百貨公司幫老婆買包包、自己一人去百貨公司手機差點沒電回不了住宿的地方等。

看著 2011 前後的許多文章, 我已不記得當時的細節了, 當時的隨筆很有意思, 意外發現我很喜歡「隨意」的感覺。

也許, 我一直在追求的生活, 就是這種忙碌中的隨意吧。


Ps. 上回寫下「漫步在冬夜」的心境時, 也是在國外。

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

2022 一球入魂

今天久違的和老球友們去交大打球,這次意外的上籃不會喘!體力反而比上次好,但是我最近也沒有比較常運動,難道是抬兒子練出來的體能?

難得天氣也很好,不冷不熱,打了兩場 1:1:1,四場 2:2,除了最後一場連續上籃兩次後覺得有點疲倦,大部分時間都還不錯,左膝最後有一點痛。

打球真是檢視體能的好方法~

可惜老球友之一要出國深造一陣子,以後要揪打球又更難了